近日,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曹嘉明携中心智库委员李晓江、张杰、唐玉恩、赵路兴、何根祥参加海宁市城市更新专家研讨会,海宁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、住建局、文旅体局、发改局、自规局、水利局、城投集团、文旅集团等单位领导参会,共同探索“文旅赋能·老城复兴”的海宁路径。
7月28日,智库专家实地考察了海宁老城街区,中丝三厂、南关厢、横头街、中心菜场、万禄浜小区等城市更新项目。
7月29日,研讨会在怀萱新堂召开,六位专家结合自身深耕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海宁老城实际,围绕历史保护与活化利用、规划协同与技术创新、文旅业态运营、公共艺术介入、政策机制构建、跨学科协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,为海宁老城更新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专业思路。
李晓江:城市更新需跳出增量时代逻辑,转向消费驱动,发展体验消费,强调要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质与品质,以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新式生产力发展。
唐玉恩:海宁更新要守住地形肌理与文化基因,优化历史街区保护,明确核心保护点,保留原生地名与工业遗产价值,平衡河埠头安全与互动体验。
张杰:需厘清老城定位,立足本地居民需求,聚焦有效消费时空,避免打造“假古董”,依托产业基础吸引创意人群,激活业态运营。
赵路兴:海宁市的城市更新基础较好,要充分发挥好资金与政策条件,建议创新用地和资金机制,聚焦本地、区域、全国三层需求,实现可持续运营。
何根祥:空间激活需持续内容供给,解决到达性、内容差异化问题,主张文旅为产业赋能,通过轻量化运营引发共鸣。
曹嘉明:更新要找到文化之魂,整合山水、街巷、工业遗产资源,先满足本地居民需求,学会留白,保护城市特质。
专家们一致认为,海宁老城复兴需立足自身历史文脉与资源禀赋,以文旅赋能为核心抓手,在保护中寻求创新突破,在多方协同中实现文化、产业与民生的共赢发展。
海宁市相关领导为会议作总结,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业内知名专家的智慧与地方多部门的实践经验,明确了“保护为先、文旅赋能、多方协同”的更新方向。下一步,海宁将系统梳理专家建议,立足本地居民需求,激活有历史记忆的区域,推动老城复兴工作走深走实,走出一条具有海宁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。